top of page

嵌入式人工智能 活化機械人 @ PCM



由香港科技園公司主辦的「亞太創新峰會─機械人技術」來到第三年,今年主題是嵌入式人工智能(Embedd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),探討機械人和人工智能的互動關係和發展前景。在開場致詞,由香港科技園公司首席商務總監楊孟璋帶同「愛因斯坦」登場,展示嵌入式人工智能的全新體驗。

台上出現的「愛因斯坦」由科技園培育的 Hanson Robotics 開發,不只表情形態相似,更懂得跟人直接對話,藉此帶出嵌入式人工智能技術的潛在應用。


香港大學工程學院院長田之楠教授指出,機械人若沒有注入人工智能,僅是工具而已。「人工智能應用範圍其實十分廣闊,可整合在不同的系統和產品中。以機械人為例,通過聽、看、接觸和感覺,收集環境資訊,然後作出互動回應。」


他引用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說過的話,人或許低估了人工智能對社會的影響。「人工智能不會取代人類的工作,起碼現階段未發生。但潛在應用廣闊,可幫助提高社會生產力,做得更多、做得更好,例如在辦公室內協助自動化工作,減少處理文件時間,騰空去思考策略工作。」


田教授認為,香港有一流大學,有世界級人才,具備足夠優勢發展人工智能,為全球提供技術。去年成立的香港機械人技術聯盟,目的為推動本地的技術,並跟全球交流。「香港的人工智能技術有潛力立於本土,走向國際。聯盟將在月底到英國交流,探討自動駕駛、人工智能等最新趨勢。」



田之楠教授認為,香港有一流學府,培育世界級人才,在人工智能方面大有發展潛力。

左起:田之楠教授、佐藤一憲、Robert Morris 和許遵發為與會者分析人工智能的前景。


不一定在機械人內


楊孟璋續指,香港有中小企、創業公司在機械人和人工智能方面努力,如 Clinicbot 讓病人致電查問醫院急症室的輪候情況,再提議前去較少病人的急症室。過程全由人工智能分析來電者的語音指令,給予需要的答案。


事實上,本地各行業均有機會應用人工智能方案,尤其建築、物流及飲食業。而人工智能正處於起步階段,楊孟璋表示,科技園可成為創業公司與大學和科研機構之間的橋樑,把技術轉移,並聯繫商業作實際應用。


他強調,人工智能並不一定在機械人內,嵌入式人工智能存於雲端,也可在不同媒介上應用。以 Hanson Robotics 為例,除了一比一等高愛因斯坦,還有小愛因斯坦教授,成為學童的成長伴侶。


小愛因斯坦教授正好示範嵌入式人工智能,通過感應器收集環境資訊、用戶指令,並作出回應。

科技園另一培育創業公司 Clinicbot,是嵌入式人工智能的示範。

小愛因斯坦大獲好評


小愛因斯坦教授今年初在美國 CES 亮相,獲外國傳媒高度評價。該公司隨即發起眾籌,成功募集生產資金。該產品在「亞太創新峰會─機械人技術」再度登場,內有鏡頭、咪高峰及感應器,收集環境訊息及接收語音指令。他跟 iPad 應用程式配合,學童可與他互動學習,包括講解數學、科學等相關科目的知識。同時,他擁有超過 50 種手勢和表情,如微笑、皺眉、伸脷等,還可交談回應學童的問題。



推動企業數碼轉型


「亞太創新峰會─機械人技術」還邀請多位業內專家參與討論,包括 Google 雲端數據與分析技術主管佐藤一憲、IBM 研究全球實驗室副總裁 Robert Morris 和微軟香港區域科技長許遵發。


佐藤一憲表示,人工智能早已廣泛應用在 Google 的產品,如數據中心用上 AlphaGo 的深度學習技術節省 40% 耗能。更透過雲端平台加入 TensorFlow 開源人工智能服務,令技術普及。日本有農民利用圖像分析青瓜的形狀和顏色,自動判別農產品的收成情況,開發成本不足 1,500 美元。


Robert Morris 則指,人工智能並非萬能,但應用在實際環境更具效益。如 IBM Watson 用作診斷癌症,大大減少誤診和錯誤治療的機會。分析上萬醫學期刊和臨床病例的 Watson,可準確憑臨床病徵,建議相應的治療方法。「尤其在第三世界國家,醫生未必有足夠經驗,就由 Watson 建議,提高生存機會。」


許遵發認為,人工智能是推動企業數碼轉型的重要技術,通過公共雲提供服務,讓技術更容易存取。「即使人工智能普及後,相信對就業影響不太大,僅是職能轉移,如透過開發人工智能解決業務或社會問題。」



 

Source:


Kommentare


Explore how Asiabots's A.I. solution can evolve your customer communication
bottom of page